在砚山的一些工程建设中,吊车有时需在狭窄的隧道内作业,由于空间受限、环境复杂,必须采取周全的防护措施,才能保障作业安全与高效。
首先,要做好隧道内的交通管控。在隧道两端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,如“前方吊车作业,禁止无关车辆通行”的路牌,并安排专人值守,手持指挥旗引导必要的工程车辆有序进出,防止发生碰撞事故。提前规划好吊车的停放位置与行进路线,确保其作业过程中不会与其他车辆相互干扰,必要时可临时封闭部分隧道区间,为吊车创造相对独立、安全的操作空间。
其次,对隧道壁及顶部做好防护。在吊车吊臂伸展、旋转可能触及的区域,安装防撞缓冲材料,像厚实的橡胶垫或特制的柔性防护板,避免吊臂碰撞损坏隧道结构,同时也能保护吊臂自身不受损伤。对于隧道顶部的照明灯具、通风管道等设施,提前用防护网包裹或设置警示标志,提醒吊车司机注意避让,防止吊运过程中因晃动、误操作等引发碰撞,造成设施损坏与安全隐患。
再者,人员安全防护不容小觑。为隧道内的作业人员配备高可视性的安全帽、反光背心,确保他们在昏暗的隧道环境中能被清晰识别。要求吊车司机与现场指挥、辅助人员之间建立可靠的通讯机制,如使用对讲机保持实时联络,及时传达吊运指令、反馈现场情况,避免因沟通不畅引发危险。同时,设置专门的人员躲避区域,一旦出现异常,现场人员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。

另外,设备自身的安全检查至关重要。在吊车进入隧道前,对其制动系统、液压系统、钢丝绳等关键部位进行全面细致检查,确保设备性能良好,无故障隐患。例如,检查制动系统的刹车灵敏度,保证吊车在狭窄空间内能够精准启停;查看钢丝绳有无磨损、断丝,防止吊运过程中重物坠落。进入隧道后,作业间隙也要随时复查,做到防患于未然。
最后,制定应急预案。考虑到隧道内作业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,如火灾、塌方等,提前规划好逃生路线,准备好灭火器、急救包等应急物资,并定期组织作业人员演练,确保在紧急时刻能够迅速、有序应对,最大程度降低损失。
总之,吊车在砚山狭窄隧道内作业,从交通、设施、人员、设备到应急各个环节层层防护,才能在复杂环境下安全作业,助力工程顺利推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