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,为了赶工期或满足特殊作业需求,夜间吊装作业并不罕见。然而,这种作业环境本身就增加了复杂性与危险性,照明系统作为保障夜间作业安全的关键因素,一旦不达标,将带来诸多致命风险。
从人员安全角度来看,照明不足使得作业人员难以清晰辨别周围环境。在狭窄的施工现场,工人可能无法及时察觉地面上的障碍物,如凸起的钢筋、未加盖的坑洞等,从而导致绊倒、摔伤,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骨折、颅脑损伤等重伤。对于登高作业的人员而言,照明不佳会使他们难以看清攀爬路径和作业平台状况,增加了从高处坠落的风险。据相关安全事故统计,在因照明问题引发的夜间施工事故中,约 30%涉及人员高空坠落,此类事故一旦发生,生还几率往往较低。
在设备操作方面,吊车司机需要精确地操作控制杆,以确保吊臂准确移动和货物平稳升降。照明系统不达标时,司机视线受阻,难以看清仪表盘上的各类参数,无法准确判断吊车的运行状态。例如,无法清晰读取吊臂的角度指示、载重限制数据等,极有可能导致操作失误。若司机误判吊臂角度,可能使吊臂与周围建筑物、高压线等发生碰撞,引发严重的触电事故或设备损坏。据不完全统计,因照明问题导致吊车与障碍物碰撞的事故中,约 20%造成了设备的严重损毁,同时对周边人员安全构成极大威胁。
物体吊运环节同样危机四伏。照明不足使得作业人员难以精准判断货物的捆绑情况和起吊位置。在起吊过程中,如果货物捆绑不牢,在半空中发生脱落,下方的作业人员将毫无防备,极易被掉落的重物砸伤。而且,由于光线昏暗,指挥人员与吊车司机之间的信号传递也会受到影响。手势信号可能难以看清,声音信号在嘈杂的施工现场可能被掩盖,这会导致指挥失误,使吊车吊运方向错误,货物偏离预定轨迹,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事故,如碰撞其他设备、破坏已完成的建筑结构等。在一些大型建设项目中,曾发生过因照明不佳、指挥失误,导致吊运的大型预制构件砸毁临时搭建的工棚,造成多名工人伤亡的惨痛事件。
夜间吊装作业时照明系统不达标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,从人员安全、设备操作到物体吊运,每个环节都面临着致命风险。施工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照明系统建设,为夜间吊装作业筑牢安全防线,避免悲剧发生。